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最近五十年来黄河三角洲潮间滩涂动力地貌演变研究(U1706220,2018-20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黄河泥沙显著减少背景下,现行清水沟亚三角洲以南的废弃三角洲潮滩表层沉积发生了显著粗化,主要表现为粘土含量减少和粘/泥比减小。为深入了解50年尺度上潮滩动力地貌演变规律,需研究不同亚三角洲潮滩的地貌冲淤及其沉积动力过程时空变化、相邻亚三角洲间的沉积动力联系。为项目把黄河三角洲海岸潮间滩涂作为统一整体,采用地貌学、沉积学和动力学结合的技术路线,系统研究其最近 50 年来的动力地貌演变。鉴于黄河三角洲属典型温带季风区的淤泥质平原海岸,发育独具特色的潮间滩涂和湿地植被,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不同时间尺度的入海泥沙减少/消失,而且近50年来其流域—河道—河口—海岸系统人类活动强烈,故其研究结果可深化全球变化影响下温带季风区潮滩动力地貌演变研究,丰富关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河流入海泥沙减少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地貌效应的认识,从而推动潮滩地貌学发展。

项目根据最近 50 年来黄河三角洲潮间滩涂动力地貌演变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采用地貌学—动力学—沉积学结合、野外考察与室内测试结合、实测数据与文献资料结合、历史过程与现代过程分析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最近 50 年来黄河三角洲沿岸潮间滩涂地貌演变、最近50年来黄河三角洲沿岸潮间滩涂沉积演变、最近50年来黄河三角洲沿岸潮间滩涂沉积动力体系及时空演变,以揭示最近 50 年来河口位置迁移、边界条件变化、河口入海泥沙变化和相对海平面上升对潮间滩涂沉积动力系统的影响,查明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间滩涂之间的动力沉积联系,深入认识最近 50 年来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黄河三角洲潮间滩涂动力地貌演变,构建全球海平面上升、入海泥沙减少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五十年尺度潮间滩涂动力地貌演变模式。
